大宋建武元年,公元1230年,五月,江南东路,建康府金陵城。

金陵讲武堂外,铁甲猛士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戒备森严,更有百姓打扮的便衣混杂街头巷尾,桥上桥下,虎视眈眈,如临大敌。

大宋皇帝赵竑下榻于金陵讲武堂,会见各国使臣,难怪卫士们会如临大敌了。

金陵讲武堂后苑,拙政园,西夏使者李仲谔、罗世昌、张公辅三人,都在其中静静等待赵竑出现,心中始终忐忑不安。

谁也不知道,宋人会如何对待西夏,如何安置西夏君王和臣民。

“两位相公,这金陵城的干净和繁华,可是大不一样啊!”

还是张公辅性子急,忍不住说了出来。

他没有来过金陵,所以思想和视觉上的震撼极大。

距离蒙古大军退去,已经整整三年。中兴府依然没有缓过劲来。作为大夏国都,垃圾遍地,大小便到处都是,市集萧条,民生凋敝,百姓面黄肌瘦,毫无生气,哪有一丝一毫的繁华之象。

进了宋境,沿途所见,市集繁华,人流如织,百姓乐业,士卒精锐,让他除了感叹,就是感叹。

码头上,那一船船的物资堆积如山,听说都是从海外运来,稻米、水果、硫磺、矿石等等。宋人之富裕阔绰,可见一斑。

相比夕阳西下,人口凋零的西夏,就是一个宋境的望县,也要比之热闹繁华许多。

战争打的就是后勤,打的就是国力。难怪宋人不惧蒙古铁骑。要人有人,要粮有粮,这就是宋人的底气。

“大宋兵精粮足,人口众多,已经立于不败之地。大宋民风彪悍,人人尚武,国力强盛,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。可惜我大夏坐井观天,没有中兴的机会了。”

李仲谔哭丧着脸,低声叹了出来。

那些校场上训练着的年轻军官,朝气蓬勃,活力满满,让人振奋,正是代表了大宋的蒸蒸日上和希望。

相比之下,西夏日落黄昏,已经大大落后,看不到希望。即便想要奋起直追,韬光养晦,西夏恐怕也没有这个机会了。

“相比于四年前,大宋日新月异,金陵城也是天翻地覆,早非昔日景象。如今我大夏衰弱,金人也是如此。世上能和鞑靼一决高下的,只有大宋了。”

罗世昌欲言又止,一时说不出话来。

夏人已经亡国,想要复国,没有任何实力,没有人口和土地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一个庞大的欣欣向荣的宋帝国正在崛起,也许就要和蒙古国在各条战线碰撞了。

两虎相争,他倒是很是期待,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。

“鞑靼不足惧,看看河西就知道了。鞑靼在河西牧马放羊,河西百姓逃亡,百里无人烟。反观宋军,兴修水利,屯田垦荒,休养生息,所到之处秋毫无犯。如今的河西百姓,即便是党项贵族,有几人还记得鞑靼?”

一路上的所见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穿越南宋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五色梅小说只为原作者浮沉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沉的命运并收藏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第117章 东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