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东路,金陵,大宋兴庆元年八月,初秋,艳阳高照。

经过近半年的忙碌,数千工匠和民夫的共同努力,“江南兵器制造司”拔地而起,耸立于大江孤岛之上,终日里浓烟滚滚,蔚为壮观。

既造兵器,又造非军用器械。这是金陵兵器制造分司的一大特色,军用民用兼顾,也彰显了大宋钢铁制造业的正式启航。

金陵城西,白鹭洲上新修的西岸码头,濒临长江,巨大无比,停满了南来北往的船只,煤铁等各种矿石物资源源不断被送上岸去。沿着白鹭洲西岸,长达数里的工棚里,一个个大铁锅依次排开,蔚为壮观。每一个工棚里都有几口大锅,锅里装的都是刚刚沿长江水路运来的石炭。

密密麻麻的民夫,或者叫工人更适合,他们拿着水桶,把江水倒入工棚中的三口锅里,用铁锹搅拌清洗第一口锅里的石炭,然后移入第二口倒满水的锅中,再次清洗,再次移入第三口锅里清洗,连续三次,才算清洗完毕。

清洗过三次的石炭,在岸边达数里长的平坦的水泥地上晾晒,洗过的煤炭晾干以后,还要经过烧焦,然后才能拿去炼铁。

过程虽然看起来麻烦,却是保证冶铁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。

至于炼铁时加入石灰石等物,增加蓄热炉,那都是冶铁必须的制作过程。尤其是增加了蓄热炉,极大地降低了焦炭损耗,冶铁质量也大大提高。

白鹭洲北,巨大的铁门面向长江,“大宋江南兵器制造司”的牌子夺人眼球。门口素然守卫的官军,使得闲杂人等望而生畏,远远避开。

滚滚的黑烟下,进出制造司的运货车辆不绝,铁锭、煤焦、石灰等被门卫核实过后,运入制造司里面。而刀剑、蜂窝煤炉、锅铲壶盆、菜刀肉刀、耕犁锄镰等,都从里面运出,经由金陵码头的各地商船,运往大宋各路。

刀剑售卖,尽管朝野议论纷纷,反对声不绝,但在皇帝的只手遮天下,还是推行了下去。

无它,利益巨大而已。

“陛下,自刀剑铁器售卖于民间以来,半年功夫,已为朝廷获利30多万贯,再加上肥皂等物,总数已有40万贯的收入。全年算下来,光是江南东路一路,就有百万贯的获利。可以和泉州市舶司相比了。”

登上了白鹭洲北码头,随行的建康府总领胡梦昱在一旁向赵竑介绍,心情也是奋然。

不到一年,推行新政带来的益处,已经是肉眼可见。

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,自己治下一派欣欣向荣景象,怎不让他鼓舞。

“建康府百业兴旺,再加上三大学堂有两大学堂在金陵城,外来人口众多,一时间金陵地贵。再过几年,恐怕金陵城的宅屋就是天价了。”

江南东路制置使汪纲,摇摇头叹道。

“汪相公,那你赶紧买几处宅子,过几年一放手,必然会大赚一笔!”

学员曹友万打趣道,兄长曹友闻狠狠瞪了一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穿越南宋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五色梅小说只为原作者浮沉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沉的命运并收藏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第117章 东方